高通遭反垄断调查,国产平替芯片机会来了?
【导语:10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高通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其开展立案调查。在智能座舱领域顺风顺水的高通,其未来在国内的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高通公司又惹上麻烦了。
高通公司这次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原因在于高通公司在收购Autotalks公司时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对此,高通公司近日回应称:“我们正积极配合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调查。”
如果高通的行为最终被查实存在垄断,那么高通可能面临上一年度在华销售额10%的天价罚款(约17.9亿美元)。对于高通来说,在华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积极沟通,显得格外重要。
早在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曾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彼时高通被责令停止相关违法行为,并支付了高达60.88亿元的罚款。其实,对于高通这样的科技大佬来说,反垄断是需要时刻关注的敏感话题。这次,高通可能忘记了前车之鉴而踩在法律红线上。
高通被反垄断的始末
对于高通,国人并不陌生。无论是手机芯片,还是座舱芯片,高通都是业内公认的大佬。很多车企在新车发布会时都会以自己使用高通8195或者8295芯片为荣。
而被高通收购的Autotalks,是一家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其产品主要包括DSRC和C-V2X(涵盖LTE-V2X和5G-V2X)。其中C-V2X主要是用来使得车辆和周边环境进行通信,是重要的智能汽车前瞻技术之一。在完成收购之后,高通也公开对外表示,其已经将Autotalks的产品融入到了高通的骁龙数字底盘中。
Autotalks曾经是全球唯一支持 DSRC和C-V2X双标准的车规级芯片供应商,在2023年一度占有中国市场约40%的份额。不过,国内在近年来涌现出不少本土企业,华为、大唐高鸿的V2X芯片都已经通过了车规级的认证,并且实现了量产上车。此外,四维图新通过旗下的杰发科也具备了提供V2X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通利用其在座舱芯片上的垄断地位来向国内整车企业捆绑销售Autotalks的V2X芯片,必然会极大地伤害到国内消费者和相关企业的利益。
其实,不止中国认为高通并购Autotalks涉嫌垄断。在2024年3月,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就曾公开表示高通的这次收购将削弱V2X芯片市场竞争活力。为此,高通在2024年3月底就宣布终止首次收购计划。在经过一年对于收购方案调整之后,高通在2025年6月5日才重新官宣了交易的完成,收购价格只有8000万至9000万美元,相较于其2023年首次提出的3. 5亿美元的报价大幅缩水。而这次高通在并购Autotalks前没有得到中国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无疑是一大失策。
一枝独秀不是春
在高通的业务版图中,汽车芯片业务无疑是最闪耀的一颗明星,正处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2025财年第一季度,高通汽车业务营收达到9.61亿美元,同比增长60.7%;到了第二季度,高通汽车业务营收达到9.59亿美元,同比增长59%。在中国市场,高通在国内智能座舱域控芯片的市场占有率从2024年初的65.4%提升至2025年年初的77.0%,高通的“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已支持超过210款中国品牌车型。
但最近几年,特朗普屡次挑起贸易战,国内对于产业链安全的警惕意识提高,对于包括芯片在内的国外企业垄断领域的国产平替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除了上文所说的在V2X芯片外,国内已经涌现了不少有竞争力的企业外,在高通最擅长的智能座舱芯片领域,国内平替方案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芯驰科技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最接近高通的企业。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芯驰科技发布了最新的X9CC座舱芯片,AI算力是上一代的3-5倍。具体来看,在性能参数上,这款芯片产品和高通目前最领先的,也是市场上被最广泛采用的8295芯片相当。X9CC的CPU算力200KDMIPS,NPU算力为40TOPS,可以支持本地化部署大模型。高通8295达到CPU算力230K DMIPS,NPU算力30TOPS。除了性能达到同一水平线,芯驰科技也寻求和高通打差异化竞争,深耕高通覆盖不到的像15万及以下级别市场。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芯驰科技官宣其已经出货了450万片芯片,包括300万片的座舱芯片和150万片的MCU。在奇瑞、上汽、长安、广汽等主流车企的产品上都可以发现芯驰科技芯片的身影。未来,凭借着高通平替的定位,芯驰科技还有比较广阔的成长空间。
芯驰科技以外,由吉利系注资和arm成立的合资公司芯擎科技势头也不容小觑。其代表产品为“龍鹰一号”系列,对标高通SA8155。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芯擎科技出货量翻倍增长,市场份额达到4.3%。下一步,芯擎科技要做的就是在吉利系之外拿到更多的订单,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加可持续成长。
得益于鸿蒙智行在国内汽车市场的高歌猛进,华为海思Kirin Automotive系列在国内智能座舱领域依然还有一席之地。海思的麒麟芯片基于ARM架构,采用先进的7nm制程,专为高端座舱系统设计,能够提供强大的语音交互和AI性能。除了鸿蒙智行家族外,今年6月15日有媒体报道,华为海思已与比亚迪签订合作协议,首款产品是应用在汽车数字座舱领域的麒麟710A。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拿下比亚迪的订单,意味着华为海思麒麟芯片未来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主车企要迈出舒适圈
对于国内整车企业来说,相比于使用高通这样成熟的方案,使用本土芯片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无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但是,如果不迈出这个舒适圈,那么时间越长,就越容易被高通牵着鼻子走。
当下,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已经白热化。高通的智能座舱芯片定价不菲,使用国产平替,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价格竞争力。此外,这也有助于在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时增强供应链安全韧性。所以,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在资源足够的前提下,最好的做法就是与高通合作的同时,也和本土企业合作同时开发平替产品。虽然这会增加不少产品投入,但是一旦这条路走通了,那么不仅在之后的业务中和高通议价的底气更足,而且也将不再担心受贸易摩擦的影响。而对于国产座舱芯片甚至是智驾芯片,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甲方(主机厂),还是终端用户(消费者),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要给予国内芯片企业最大的包容。毕竟打造车规级芯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相比于手机这样的消费电子芯片,对于芯片企业的考验更大。
点评
这次国家监管机构出手,高通“嚣张”之势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这对于国内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这个窗口期,无论是高通的竞争者去抢占更多份额,还是高通的客户来对现有产品进行议价或者引入更多本土竞争企业,都是值得去做的。对于高通来说,更多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只能从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中获得。如果仅仅凭借垄断地位来赚取更多的收益,这种做法不仅在欧美国家行不通,在国内也同样寸步难行。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汽车要闻]小米SU7高速碰撞后起火 事发前速度或超200km/h
- [汽车要闻]吉利星座第四轨卫星成功发射 中国民营“星链”即将建成
- [汽车要闻]你发现没有,电动车上高速,普遍跑不快?这事真不能让车“背锅”
- [汽车要闻]全新问界M7就是“M8青春版”,不带激光雷达版本或定价30万以内
- [汽车要闻]盛名之下无虚士?毛京波将接掌莲花英国及全球业务
- [汽车要闻]搭Flyme Auto座舱 全新吉利博越8月2日开启预售
- [汽车要闻]7月新能源战绩点评 零跑霸榜 蔚小理重新排位
- [汽车要闻]又一纯电玩家入局增程 智己发布“恒星”超级增程
- [汽车要闻]售价25.99万起 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的燃油车来了!
- [汽车要闻]全家人的幸福爆款 东风奕派科技首款战略新车东风风神L8重磅亮相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0-2025 阅界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渝ICP备2023011461号-5